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越是重要關頭🧛🏽♂️👨🏿🏭,越能映照初心🧝♀️,越在關鍵時刻,越顯擔當精神🔩。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師黨支部的全體黨員們,積極響應學校黨委和學院黨委的部署號召🧘🏼,聞令而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力以赴書寫戰“疫”答卷。
線上教學保質量
疫情期間,支部教師立足本職崗位👶🏼,堅決保障線上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法🌪,讓課堂更具有活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度,做到線上授課不拉一生不拉一堂💡。支部樓燕斐、張新🌭、袁小輝三位老師更是就線上授課出現的新情況👦🏻,凸顯的新問題向全院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線上教學經驗分享,從授課模式、課堂教學設計💂,學生課堂參與統計等多角度總結了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經驗。為了保障學生線上學習質量↕️,黨支部拓展“大學英語學習工作坊”活動🎐,把課後輔導搬到了線上🧫,每周四晚上19:00-20:00為學生提供線上輔導、答疑解惑,該活動吸引了學院不少老師主動加入愛生行動✡︎。同時,為了加強與被“宅”在寢的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緩解焦慮情緒,協助解決實際困難,支部設立了“黨員先鋒崗”,擔任班導師、畢業生指導教師等工作的老師不定期與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一對一的交流,通過學業指導,生活紓困等角度,幫助學生們在完成好學業的同時築牢同心戰“疫”心理防線。
黨員盡職盡責,保障線上教學不打折
一線戰“疫”顯擔當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雖然分別被封控在不同的生活區,支部黨員積極響應上級黨組織的安排,齊心協力,同心戰“疫”,所有黨員第一時間完成“先鋒上海”的“雙報到”🎪,在生活小區誌願服務一線盡職責🧑🏻🦳,顯擔當,擦亮黨員底色,共同築起社區戰“疫”防線🍍。
支部書記朱曉琴:朱曉琴老師每次核酸前都會幫樓棟裏不會用手機的老人們申請好二維碼,更是聯動愛人,當檢測跟線上課程沖突時,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樓道內老人的檢測準備工作。當樓棟出現核酸異常人員時,樓內鄰居互相猜忌相互指責🪸🕶,朱曉琴主動站出來幫大家分析情況🤜🏿,在緩和鄰裏矛盾同時🦆,進一步為大家加油鼓勁👩🚀,堅定鄰裏戰“疫”必勝的信念。
支部宣傳委員張淩誌🙋♂️:張淩誌老師在疫情暴發伊始就不停思考“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能做什麽?”,她組建了樓道微信群,積極參與疫情期間社區重要的信息發布🏊🏼♂️,宣傳防疫規定💇🏽♀️。她熱情地關心樓道高齡獨居老人和不會做飯的年輕租客,用自己的溫暖影響樓道鄰居🤜🏽👨🏻✈️,讓原本靠吃外賣的租客們主動學起揉面做飯,帶領他們一起參與樓道消殺和物資配送,加入到誌願者的服務隊伍中。
疫情期間🧗🏻👨🏿⚖️,張淩誌老師利用周末做美食和鄰居分享
支部黨員李巖:李巖老師勇做“謠言粉碎機”🏃🏻♂️➡️🏌️,對社區各類群裏發出的沒有核實,無頭無尾的截圖及時進行辟謠🧑🏻✈️。作為學院工會主席,為隔離學生購買生活用品並開車遞送。在疫情初期,一聽說有教師買菜難,馬上成立“外國語學院互助群”,分享各種資訊,積極聯系學校工會,聯絡蔬菜基地,促成徐匯校區周邊小區蔬菜直送。主動關心在校防疫老師的家屬,代表學院給家屬送去生活用品和生鮮食品,減緩了校內老師的後顧之憂👪。關心了解退休老師生活狀況⛲️,助力學院退休教師的幫困行動🚵♂️。
支部黨員杜海紫:杜海紫老師是入職不到一年的新教工,租住的晶華坊公寓是最早被封控的小區之一,她積極參與到小區誌願者服務中↪️,在小區核酸檢測的時候當起了“大白”⚒,協助場所消毒和維持秩序,“大白”的衣服又悶又熱🚴🏻,往往忙碌了一天後要忍受濕疹復發後的癢痛👨🏽✈️,但她覺得心裏很充實♛。她會把在一線服務的深刻體會,把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誌願者的艱辛和不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用身邊事身邊人影響團結學生,共同堅定堅決戰勝疫情的信念和信心🧍♂️。
杜海紫(右2)老師參加小區誌願服務
當前,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仍處於攻堅階段,每一份堅持與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不斷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大學英語教師黨支部將繼續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凝聚共識🚣🏻♂️🥫,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堅守線上教學一線🫵🏽,下沉社區誌願服務🏄🏻🧑🏽🦰,全力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